您好,欢迎来到皖西学院金融与数学学院!
  1. 0
  2. 1
  3. 2
 
源于心,践于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得体会
发布人:金数学院  发布时间:2021-11-03   浏览次数:601

张莉,中共党员,金融与数学学院专职辅导员,学院团委兼职副书记,心理辅导站站长。作为高校辅导员,从事学生心理工作以来,她认为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度,加强高校心理健康系统的服务质量和效能需要引起重视,并且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途径需要转变,即从解决心理危机或心理问题逐渐改变为以预防和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为主,高校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有以下几点:

1、注重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教育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数与自我认知失调有关,他们在自我发展过程中,自我评价易出现自卑、消极等特点,在人际交往和日常学习生活中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教育是必要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只有平衡自身和他人、社会的关系,正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养成正确的归因观,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认知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2、创建并完善大学生档案

真实、完整的大学生资料档案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在创建完成基本的档案后,应当对档案进行严格的保密管理,防止档案泄露对大学生造成心理伤害。另外,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还应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到学生中走访、面对面谈话交流、侧面情况了解都是可以采取的方法。

3、注重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

高校是育人的主阵地,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必须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教育合力。高校具有较多的宣传推广平台,如自身网站、公众号、短视频账号、宣传栏等。随着大学生步入大学校园,他们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表面上减少,但实质上仍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辅导员还应当加强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全面充分的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动向,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

(文/图 张莉 审核/郑红蕾)